中新网福建新闻9月6日电(叶艺琳)“高新区、大学城片区已聚集人口超50万,青年人才占70%以上,成为东南地区最具创新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6日上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魏邦仲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州高新区全力建设一流大学城、科学城,努力成为福州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和动力源。十年间,实现了3大变化和6大成就。
据了解,福州高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3大变化”。从2013年托管时的一片沙洲地,成为一个连接海峡两岸、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辐射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入驻企业从不到1000家增长至1.5万家,工业产值提升至300多亿元,财政总收入也突破30亿元大关。此外,还从项目小、产业散、平台无特色,蜕变为大院大所大实验室纷纷落地、好项目抢滩入驻,2021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福州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比2012年提升12个位次。

此外,福州高新区取得的“6大成就”也值得关注。构建“一心三带”党建大格局,党建引领成效显著;磨合县区、园区“双重管理”体制,出台人才举荐、高标准厂房招商、基金招商、“高新贷”等系列改革措施,活力不断激发;创新要素快速集聚,2021年园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0件;高新产业跃升发展,园区注册企业突破1.5万家,光电、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其中,光电产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名单。近年来新(改)扩建学校59所、公园绿地70处,今年将再建学校10所、人才公寓20万㎡、长者食堂5家等,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也日益凸显,先后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荣誉,2022年园区2个基地还获评“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发布会上,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熊国华、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翔、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魏志谋还先后围绕“高新区人才引进的策略”、“高新区的园区标准化建设”、“高新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策略”等内容回答记者提问。
“当前,高新区正重点推进一流大学城、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建设,将按“一廊串城”“双核引领”“五区共建”的空间布局结构,围绕“东南硅谷、山水智城”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成为国家东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东南智造中心、“宜学、宜研、宜业、宜居、宜游”的高品质新城。”魏邦仲如是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