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5日电(罗曼)公平正义“云”实现,法治强音“智”传播。
仓山法院“e仓法”智慧诉讼服务平台亮相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在与信息化同频共振的改革浪潮中,全国智慧法院建设势如破竹,将现代科技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是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必然选择。
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深度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形成“全案由覆盖、全流程在线,全方位服务”的“e仓法”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在提质增速司法为民、保驾护航公平正义的征程中,不断释放出蓬勃生机与全新动能。
提高“服务效率” 云端审判“数字化”
24小时“全天候”在线立案
“e仓法”实现民事案由100%全覆盖。当事人经过身份核验,可随时随地提交立案申请所需的信息与材料。
诉讼全流程在线“云庭审”
开庭前,双方当事人可通过平台参与庭前会议,在线进行举证、质证,有利于厘清案情脉络。庭审时,平台内嵌语音识别、三方同屏、同步录音录像等技术,实现庭审程序全面数字化。庭审结束后,当事人扫码签署庭审笔录,真正实现足不出户“打官司”。
模块要素立案全覆盖并行
针对普通民事案件,采用“模块化”立案,为特殊个案提供定制化服务;针对物业纠纷、金融类纠纷等系列案件,采用“要素式”立案,为实现快捷高效的要素式审判奠定基础。
提升“工作效能” 智能办案“高效化”
围绕法官可减负、审判走高速
“e仓法”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学习模拟法官的文书撰写能力,自动提取案件信息,形成规范标准的受理通知书、缴费通知书、传票、送达回证等程序性文书和调解书、裁定书、判决书等裁判性文书。
围绕司法公信力、判决严肃性
平台采用“一案一码”形式,赋予每个案件文书特殊的“身份证明”,通过每个案件专属识别码,实现一码汇聚案件数据、一码打包所有文书、一码辨别信息真伪、一码查看所有流程等功能,打造全新意义的“审判物联网”。
围绕办案无纸化、档案电子化
深度运用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嵌入OCR识别技术,形成可复制的电子数据,为当事人立案、撰写文书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结案后,可通过平台实现电子卷宗一键自动编目与归档。
提增“发展效益” 协同司法“一体化”
仓山法院实现与福建法院审判信息系统紧密融合,通过系统集成、整合优化,确保案件信息全面、准确、及时、高效对接,推进数据汇聚、共享与应用。
系统集成,打破“数据数岛”
“e仓法”紧跟人民法院信息化4.0要求,坚持开放合作,强化系统关联融合,实现与审判系统、送达系统、调解系统等各个法院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联动,持续推进数据汇聚、共享与应用。
功能集合,提升“用户体验”
“e仓法”立足未法院办案人员及诉讼当事人提供快速便捷的诉讼参与渠道体验,涵盖了互联网立案、在线调解、多渠道集约送达、在线庭审、裁判文书智能生成、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等功能模块,实现“法官、当事人简单扫一扫,诉讼全在线、信息多应用”的功效。
成效集结,彰显“智慧成果”
截止2022年6月底,平台共接收当事人互联网申请立案数4660件,其中,已有6982名当事人通过电子送达在线签收诉讼文书,为法官智能生成29072份文书。特别在2022年新一轮疫情爆发期间,“e仓法”在战疫中大显身手。
2022年上半年,仓山法院案件审理天数同比缩减18.13天,审结案件数同比增长96.75%,案件审结率全省排名提升14余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254.2件,位居全省法院第一。
以科技创新为驱,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让人民群众全方位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是仓山法院行而不辍的使命所在,更是春山可望的美好未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