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粤联网工程:情联闽粤 建设生态电网样板工程

  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22日(张建勋 何炜)“过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着输变电工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新思路。”闽粤联网线路工程项目负责人邓锋华近日如是介绍。

下庵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航拍图。张建勋 摄

  闽粤联网工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是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实现互补余缺,互为备用和紧急事故支援的联网工程。

  在建设过程中,闽粤联网工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生态保护理念,不断完善电网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动高质量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全力践行福建电力新时代“双满意”工程“清新福建·绿色赋能”专项行动。

 通过福建电网基建安全质量管控中心对现场进行远程监控。何炜 摄
通过福建电网基建安全质量管控中心对现场进行远程监控。何炜 摄

  据介绍,闽粤联网工程以获得“巴西社会环境管理最佳实践奖”的巴西美丽山二期项目为标杆,将电网建设环境保护全过程管理为主线,针对所经区域有着环境复杂多变、水土流失特性差异显著等特点,在规划阶段就通过优化选址选线,合理避让下庵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福建柏。

  同时,该工程对标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全线所有塔基开展水土保持措施“一塔一图”设计工作,优先选用原状土基础、高低腿杆塔设计、高跨林区等方案,减少土方开挖和树木砍伐,减少资源浪费。

  闽粤联网工程路径穿越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了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该工程对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生物多样性提出标准和要求,形成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制定输变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行、退役全周期的生态保护策略。

 专家在沿线周边开展实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张建勋 摄
专家在沿线周边开展实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张建勋 摄

  闽粤联网工程通过组织专家对东林变电站、换流站及塔基周边的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沿线实地考察,依托省级科技项目,开展分段式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结合研究成果,分析周围环境条件,在塔基区和换流站区临时拦挡材料100%使用生态袋进行挡护,保障工程安全建设运行的同时,生态袋内的土壤及营养材料混合填充物充分实现水分在土壤中的正常交流。

  为了加强源头把控,闽粤联网工程优化目标考核,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电网建设环水保管理体系,压紧压实各层级管理人员职责,有效保障工程环水保管理有序高效运转。

  依托智能数字技术,闽粤联网工程探索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管方式,利用高空卫星遥感普查、低空无人机航拍详查、地面实时设备监控及人工核查等四种方式协同实现空间多维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精益管控,进一步提升环水保管控能力。

  对于重点管控点位,除了压实施工现场责任到人,还组建巡查小组,定期对这些点位进行环水保工作落实情况检查和环水保设施质量合规性巡查,确保施工现场环水保问题能及时纠错纠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