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17日电(邵晴) 厦门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以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思小政”社会实践队师生一行25人来到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开展为期五天的学习、调研和理论宣讲。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结合新福建建设上好“大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思小政”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师生首先在沙县区党校集中学习,通过沙县林权改革交易中心、三明农业科技园、沙县小吃产业园等现场教学,队员们充分了解近年来沙县在改革开放搞活机制造福百姓的系列措施。实践队员钟美华同学谈到:“我们家也是林农,我深有触动,三明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是让老百姓受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体现。”实践队员们还深入田间巷尾,在夏茂镇俞邦村、长阜村、洋元村开展走访、调研和理论宣讲活动。

在俞邦村,走访了俞邦村的小吃摊摊主,老党员、老村干部俞和椿和同学们交谈了很久。队员们通过走访村民,仔细做好调研记录,拍摄访谈视频,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村民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实践队员连辉和陈绘翰同学以“打造富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结合“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促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宣讲主线开展了一堂青年云课堂,为更多同学解读沙县乡村振兴密码。

在长阜村,驻村大学生村官饶启圣讲解了长阜村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阜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沙县香之源调味品厂“联手”生产夏茂特色传统面干,解决了村里产业发展和留守村民就业的问题。吴沁雪和周静怡同学以“新农村建设,既要看得到发展,也要能留得住乡愁”为主题展开了一堂生动的青年云课堂。她们讲述了青壮年外出,留守老人守护“味觉记忆”的故事,指出“希望在乡村振兴征程中,也要能够注意保护好乡村世代相传的珍贵历史文化记忆,留住‘乡愁’。”

在洋元村,恰逢插秧时节,实践队员们在村书记林秀春的带领和指导下,挽起裤腿,跳入水稻田中,一起上了一堂生动的“插秧”实践课,选苗,插秧,控制密度,不伤植株,浅插,插直……在体验农耕文化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也深刻感受到乡村振兴的不易。随后,实践队员们还在洋元村开展了一堂关爱“一老一少”留守群体主题手工活动,她们与洋元村的老人和儿童谈心聊天,一起做起手工,活动氛围既温馨又浓烈。实践队员陈绘翰录制了一堂以“关爱农村一老一少留守群体,用志愿服务绘就青春底色”为主题的青年云课堂,希望通过讲述洋元村的故事,带动更多大学生加入关爱农村留守群体的行动中去。

厦门工学院思政部以“学习+实践”为主线,把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巷尾,创新开展青年云课堂系列理论宣讲活动,贯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引导青年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实际行动为实现新福建建设宏伟蓝图继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