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铁路部门应对持续强降雨纪实:构筑钢铁防线 护航钢铁动脉

  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3日电 (张贵锋 金淑华 张程 阳豆)5月24日至6月20日,福建全省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平均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打破1961年以来全省“3个历史同期纪录”。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漳龙、漳泉、赣龙等多条线路雨量严重超标,汛情突破近12年来极值。暴雨、强雷电、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相叠加,导致赣闽铁路沿线发生各类水害117处,其中影响行车水害38处。危急之时,南铁人认真贯彻落实“防、避、抢”,坚持科学防洪、精准防洪,排查隐患一处不漏、构筑防线一丝不苟、水害抢险分秒必争,谱写了一曲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抗洪壮歌。

 图为福州车务段党员服务队员加强雨天路滑提醒。张程摄
图为福州车务段党员服务队员加强雨天路滑提醒。张程 摄

  6月14日3时11分,暴雨如注,夜黑如墨。南昌通信段长汀通信工区职工岳超和修玉群,打着手电筒疾行,第一时间来到K140+900处,发现光缆被冲断掩盖,部分漏缆电杆悬空。前方足有六七十米轨排悬在空中,轨排下的道床、石砟,被冲到了铁路线附近的小河边。

  暴雨中,两人沉着应对,快速把现场情况告知相关单位和部门,拍照上传给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之后留守现场看护。

  随着各路抢险人员抵达现场,应急动图传送设备启动、雪亮的灯光划破雨幕、无人机“嗡”一声穿越夜色疾速升空。现场情况通过地、空视角,全方位、实时传送到集团公司应急中心。随后,一道道精准指令快速传回现场,为水害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图为采用无人机航拍检查防洪隐患。王福斌摄
图为采用无人机航拍检查防洪隐患。王福斌 摄

  6月18日8时16分,经过近千人约100小时的昼夜抢修,赣龙铁路金峰山站至长汀站塌方路段恢复通车。8时30分,首趟货物列车顺利从K140+810抢险修复地点通过。嘹亮的汽笛声宣告南铁人的胜利。

  龙岩工务段北河路桥养修工区管内有I级防洪点两处、II级和III级防洪点18处,是全段乃至集团公司防洪重点地段最多的班组。

  “漳龙线K34+800左侧溜坍疑似侵线!”6月13日凌晨2时14分,党员工长臧峰接到车间通知。他带领班组职工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经检查确认:K34+800左侧护坡边坡溜坍约一立方,坡面下挫的约10立方土体“挂”在坡面,在雨水冲刷下随时可能溜坍。

福州车务段售票员加强退改签工作。张程 摄
福州车务段售票员加强退改签工作。张程 摄

  臧峰和副工长洪日成做好防护,双手拽着安全绳下到护坡顶部,挥动铁锹,对下挫土体刷坡。密集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脸上,让人睁不开眼睛;脚下护坡的坡度很陡、异常湿滑,重心几乎全靠安全绳维系,导致体力消耗极快。

  早上7点左右,坡面上的土体全部清理干净。这时,臧峰和洪日成浑身上下布满泥浆,就连眼镜片、头发上也有很多泥巴。两人干脆把衣服脱下来洗干净、拧干,又湿漉漉地穿在身上。凉飕飕的山风吹来,吹透紧贴在身上的湿衣服,让两个小伙子冷得直发抖,讲话都成了“抖音”。

  又累又渴的两个人,把带来的水一口气喝光,然后用扁担、铁锹和安全绳搭成“床”,躺在上面休息了10多分钟。接到通知后,又翻身而起,赶赴下一个水害点。

福州车务段装卸人员加强防洪挖机装载加固。张程摄
福州车务段装卸人员加强防洪挖机装载加固。张程 摄

  现场如考场。在一场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中,九万南铁人与时间赛跑、与风雨竞速、与困难PK,奋力作答,见招拆招,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

  “清冠线K38+800、K39+200和296涵上游的山体发生泥石流,造成涵上游淤堵!”6月15日14点26分,永安工务段青工孙磊磊发现水害后迅速汇报,封锁线路。

  “快!”宁化路桥车间主任林燕光带领15名突击队队员迅速抵达现场。此时,雨越下越大,山洪水势愈加迅猛,边坡上的淤泥、落石、混泥土栅栏、水泥盖板等被洪水冲毁,随着湍急的水流散落在涵管内。

南铁职工清理外南线k18溜坍泥土。阳豆 摄
南铁职工清理外南线k18溜坍泥土。阳豆 摄

  水里的树木、淤泥、石块等盖过涵管上部边缘,阻碍水流。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水漫道床,甚至可能因巨大的冲击力导致涵管垮塌。

  “大家手拉手,注意脚下,踩稳站好,小心被水冲倒!”时间不等人,队员们纷纷跳进水中!

  头顶,滂沱大雨兜头浇下;脚底,淤泥足有20多厘米深,作业人员只往前走了一两步就被困住,连续几次发力才把腿从淤泥里拔出来。

  “这块大石头是个大麻烦,先把它清掉!”随着林燕光一声令下,众人铆足力气,将涵管内最大的石块清掉。队员们齐力挖出一条水沟,让洪水先流出去,再一截截锯断倒树,清理淤积物。

 图为南铁职工认真做好雨后设备检查工作。阳豆 摄
图为南铁职工认真做好雨后设备检查工作。阳豆 摄

  16日清晨,经过近16个小时的鏖战,涵管彻底疏通。一整夜几乎没合过眼的队员们短暂休整后,又赶往下一处“考场”。

  “一下雨就睡不着,一抢险就不用睡!”南平工务段武夷山路桥车间主任王进,是个抗洪抢险的“老手”。6月1日,峰福线K36+200处溜坍,他现场指挥清理溜坍、堆码片石、打桩加固、调剂劳力,两天一夜几乎没怎么合眼:“不停地走、不停地喊,就‘顾不得’困!”抢险结束时,王进已是满身泥水、嗓子嘶哑。

  龙岩工务段路桥科防洪主管洪恩财,也成了熬夜“小能手”,6月13日,段管内大到暴雨,平均每个小时发生两三处溜坍。从13号凌晨两点直到15号清晨,在漫漫50多个小时里,他只在14号那天断断续续睡了四个来小时:“打完这场硬仗,以后什么阵仗都不虚了!”

  福州车务段多次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各客运站组织党员服务队在地道、站台斜坡通过摆放防滑牌、加强广播提示等方式做好防滑提示,同时加强列车晚点的解释、退票改签以及重点旅客的服务,确保旅客安全乘降。

图为南铁职工疏通排水沟。张经雄 摄
图为南铁职工疏通排水沟。张经雄 摄

  6月14日凌晨1时,宁德普降大暴雨,站前广场及周边积水较深,导致站内管道排水不畅,出站地道、出站口雨水倒流进站内。宁德站立即组织党团员突击队临时增加抽水泵清理积水,并联系房建部门疏通排水管道。经过连夜奋战,在办理客运作业前清理出进出站通道,确保了旅客出行安全。

  洪灾中,还有很多南铁人在坚守。龙岩工务段龙岩路桥车间主任刘建华,爬山探查隐患点。突然脚下打滑摔倒,连忙伸手抓住树木杂草。身体止住了下滑,手掌、小臂却被尖锐的荆棘扎伤,疼得直甩手。福州工务段的五支无人机小分队在暴雨停下,快速出发,蹚水前行、翻山越岭,抓紧降雨骤停的宝贵时间,按照轻重缓急,对管内防洪点、隧道口等重点设备、薄弱部位全覆盖航拍,动态掌握防洪点的实时变化。在南龙铁路,南昌通信段三明北通信车间,一处直放站机房被雨水倒灌。党员王德娇带队跟雨水竞速,在深山茅草里挖出数十米的排水渠,并组装抽水机排出积水。

南铁职工疏通外南线k22涵渠上游河道,确保排水顺畅。阳豆 摄
南铁职工疏通外南线k22涵渠上游河道,确保排水顺畅。阳豆 摄

  在南铁人的共同努力下,南昌局集团公司本轮防洪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铁路营业里程较2010年增加近4000公里的情况下,灾情较2010年同期减少236件,所有水害均被巡查人员及时发现,并快速、妥善处置,防洪安全总体可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