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23日电(苏儒彬 陈霖)乡村治,则百姓安。近年来,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新桥人民法庭紧紧围绕“打造无讼村居,服务基层治理”工作方向,大胆探索创新,延伸服务触角,“点线面”推进乡村治理,零距离回应群众期盼,在服务乡村振兴、面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战场上,谱写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美丽篇章,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诉讼+诉非 搭建乡村“解纷点”
“法官,我们过不下去了,要离婚。”今年3月,来自新桥镇西埔村的一对年轻夫妻小陈和小张带着怒气来到了位于西埔村的乡村治理法官工作室,一进门便对坐班的新桥人民法庭庭长陈霖说道。
原来小陈和小张刚结婚一年,育有一对双胞胎,因家庭琐碎事情,便产生了激情离婚的心理。陈霖在了解双方的矛盾根源后,经过细心疏导、耐心调解,最终夫妻双方达成了共识,当即表示今后会把日子好好过下去,不再闹离婚。
2020年以来,漳平法院依托新桥法庭挂牌成立诉非联动分中心,以中心为源点,在新桥法庭辖区5个乡镇8个人口密集的村居,分别设立8个乡村治理法官工作室和联络点,并由新桥法庭法官、法官助理挂钩联系,构建起“诉讼+诉非”解纷模式,为乡村群众提供“近邻解纷”司法服务。
“目前,8个法官工作室和联络点均有法庭法官定期巡回坐班,老百姓也可以通过便民服务卡电话预约法官或线上解决纠纷。通过靠前司法服务,不出村就可以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新桥法庭庭长陈霖说道。
法庭+所站 织密乡村“治理线”
“谢谢法官的帮助,让我们顺利拿到了工资。今天我代表16名工人送上锦旗,以表感谢!”日前,工人老曾作为一起工人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的当事人代表,将一面印着“联动高效解纷、精诚司法为民”的锦旗交到“乡村治理北片联调中心”法官的手上。
这起案件还得从2021年说起。当时,老曾等人与竹制品工厂签订劳动协议,约定按季度支付工人工资。因受疫情影响,工厂产品滞销,工人工资未能及时发放,最终老曾等16名工人因为工资问题与工厂卢老板“撕破脸”,闹到了“北片联调中心”。最终,经过中心多部门联合调解,老曾等人与卢老板各自退让一步,在中心监督下双方重新签订劳动协议,工厂一次性支付90%拖欠款项,并提高日工资报酬10%,工人也答应继续留厂务工,双方均取得利好。
早在2013年,新桥法庭牵头与辖区5个乡镇的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村委会等七站八所联合成立“乡村治理北片联调中心”,建立起“人民法庭+所站”“乡村法官+村居”双线联动解纷模式,打通乡村力量的协同互助渠道,推进乡村诉源治理“加速度”,将大量属地性强、涉民生的琐细矛盾化解在阡陌乡间,2013年以来联动化解诉前纠纷284件。
巡回+驻点 拓宽乡村“普法面”
5月,时值初夏,淋漓而不失柔美,热烈而不失婉约。
“今后,我们保证认真履行赡养义务,不会再让老人无依无靠。”“我也保证,不再厌恨老父亲了,认真履行子女应尽的义务。”新桥镇云敦村陈陈氏两兄弟在巡回法庭接连说道。原来,陈氏两兄弟因当年父亲老陈山林权属划分不均问题产生隔阂,现在对年过八旬的老林不闻不问,不履行赡养义务,老林随即将两兄弟告上法庭。新桥法庭考虑到老陈年迈,到法庭参与诉讼不便,随即在云敦村村部开设巡回法庭,经过法庭晓之以理、一番劝解,因此便有了上述和谐的一幕。
新桥法庭在辖区共设立4个固定巡回办案点和1个流动巡回办案点,形成了以法庭为中心,以巡回办案点辐射各村的司法服务网络。法庭干警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利用中午和晚上农闲时间召集本村原被告到巡回办案点应诉,依法开展审判工作。不仅促进案件高效办理,而且还不影响农村农忙、近距离培养和谐文明新风尚。2020年以来,共巡回法庭调撤结案36件,86%的案件当场履行完毕。
“叔叔,我们正在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这是民法典宣传单,我给您细细解读下。”“阿姨,您年纪较大了,不能随意相信网上推销、电话推销,谨防养老诈骗,一定要守住钱袋子哦。”新桥法庭法官助理小王在新桥镇石马村驻点普法时热情地说道。
今年以来,新桥法庭青年法官志愿服务先锋队,结合综治平安三率、法律“六进”活动,开展“百村行•送法进万家”等驻点普法活动1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家庭邻里、土地房屋纠纷等问题,以幽默诙谐的土话俚语讲述法治故事,普及法律常识,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福建漳平法院新桥法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工作原则,“点线面”一体推进乡村治理,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走出一条可持续加法的新路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