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福建省南平市首批100名法律特派员正式“出征”

  中新网福建新闻5月12日电(许锦艺 蔡绍斌)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源于福建省南平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总结提升并推动发展的工作机制创新。南平法院认真学习借鉴“科特派”制度,在浦城法院大胆探索试点的基础上,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法院实际,全面推行法律特派员制度,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制度。

  5月12日,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仪式,为全市法院首批100名法律特派员颁发证书并授旗,宣布正式启动南平法院法律特派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南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茂和,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月明参加仪式并致辞。各基层人民法院以视频会议形式同步开展启动仪式。

  陈茂和强调,全市法院要提高站位、勤勉尽责,充分认识开展三年特派行动的重大意义,积极担当作为,主动靠前服务,切实把司法为民融入法律特派服务中,把公正司法写进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大局中;要对标对表、优化服务,坚持五个基本原则、明确“五个更加”目标、认清“五个结合”职能、熟悉五种服务模式、把握五个方面工作要求,加快南平法院“法企直通车”APP的开发运行,提高服务效率;要联动协同、提升效应,加强与职能部门的联系互动,联合开展走访服务等活动,形成工作合力,注重学拓展企业管理、融资投资、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提高服务的精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要清正廉洁、树好形象,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齐心协力传递“南法”好声音,讲出“南法”好故事,展现“南法”好形象。

  刘月明指出,南平法院推行法律特派员制度,必将为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规范民营企业依法依规经营以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建议要持续优化法治环境,紧紧围绕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司法需求,不断丰富法律特派员服务形式,创新工作机制和举措,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创新经营,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业创业;要持续践行“法治营商”理念,加强商事纠纷高效化解、涉企业风险研判防范等各项举措,充分发挥法律特派员机制作用,认真倾听企业家建设性意见建议,在服务保障好社会经济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广大企业家要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强化以诚信守法为安身立命直奔的意识,在合法合规经营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更优异的业绩为南平发展添砖加瓦。

  仪式上,两级法院同步为首批100名法律特派员颁发了证书,法律特派员代表作了表态发言。南平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茂和为法律特派员服务队授旗,并宣布三年行动正式启动。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市企联、南平市工业园区等部门、机构、团体领导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参加仪式。

  什么是法律特派员?

  法律特派员从优秀的法官、法官助理中选派,首批100名法律特派员全部是员额法官,大部分是庭长、副庭长,业务素质、沟通协调和群众工作能力强,他们将深入对接行会商会、工业平台、企业等开展特派服务工作。根据计划安排,2023年、2024年南平法院将根据活动开展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优化特派队伍,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

  开展法律特派行动目标?

  开展法律特派员行动,是南平科技特派员制度优势在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通过三年行动争取实现“服务对象更加广泛、法企联系更加紧密、依法治企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干部队伍更加精专”五个目标,切实为打造法治强市和“便利南平”,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

  法律特派员的职能是什么?

  根据中央、省、市和上级法院关于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保护企业健康发展等相关政策规定,结合法院审判职能,明确了法律特派员“五个结合”的职能定位,要求法律特派员做到:“线上+线下”结合,了解回应需求;“供给+需求”结合,提供定制服务;“诉讼+非诉”结合,推动纠纷化解;“理论+实践”结合,强化法治保障;“走出去+请进来”结合,提升普法效应。

  法律特派员怎么开展特派服务?

  特派服务以“定向模式”为常态模式,由1名特派员对接服务1个行会、商会、平台或者若干个企业。同时,根据法律特派员职能定位,拓展了“揭榜模式”“团队模式”“会诊模式”“调研模式”等多向多样多元的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根据五种模式,全市将统筹组织法律特派员和其他干警,就一些企业法律问题征集答案,或通过组建专业团队、专家队伍,对一些疑难、复杂问题进行集体研究、调研,为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针对性的法律服务。

  法律特派对象涵盖哪些?

  首批派驻的范围包括南平市辖区内13家工业平台,42个商会协会,覆盖1200余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8家、国有企业14家、涉外资企业(含港澳台及合资)68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生态绿色企业482家。行动开展后,全市法院将逐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争取至2024年实现常态化辐射服务我市主要行业、产业80%的行会商会、所有工业平台以及2000家以上企业,涵盖南平全市主要支柱产业、特色行业及“七大工程”涉及的其他企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