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省文联到泉州调研新文艺群体和新文艺组织发展

  近日,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王秋梅带队到泉州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试点及文艺文联工作调研活动。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文化环境、业态、格局深刻调整,创作、传播、消费深刻变化,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简称“文艺两新”)已成为文学艺术领域的有生力量。泉州市作为全省文艺重镇,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不断发展壮大,是全省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两个试点城市之一。

调研组一行与影雕传承人交流。东南网记者 潘贤利 摄
调研组一行与影雕传承人交流。东南网记者 潘贤利 摄
调研组一行观赏“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 东南网见习记者 施远圻 摄
调研组一行观赏“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 东南网见习记者 施远圻 摄
调研组一行与影雕传承人交流。东南网记者 潘贤利 摄
调研组一行与影雕传承人交流。东南网记者 潘贤利 摄
调研组一行实地了解惠安聚龙小镇社区文联建设情况。 聚龙小镇文联 供图
调研组一行实地了解惠安聚龙小镇社区文联建设情况。 聚龙小镇文联 供图

  在泉期间,调研组深入鲤城区文联文创基地暨“两新”平台——印记闽南文化驿站、源和1916产业园、惠安县聚龙小镇文联、泉州木雕艺术研究院、泉州海交馆、泉州非遗馆、南少林传说文化传习馆等地,与泉州市新文艺群体座谈。

  “观赏唐卡要用放大镜来看!”“哪怕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的青花瓷器,每一个线条都清晰可见。”在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内,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新文艺组织——赛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创作的“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获得大家的连连称赞。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画卷预计全长一百多米,包含 “东方大港”“世界商埠”“制造之城”“和平贸易”“丝路远航”等10个主题,描绘数十个场景,上千个人物,重现了刺桐古港“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调研组表示,新文艺群体要各施其才,大力发展弘扬优秀文化,同时储备精品文艺项目,文联将尽可能提供一切对艺术精品项目的宣传、推广和扶持,让好作品走进千家万户。

  在惠安县聚龙小镇社区,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聚龙小镇文联,听取小镇文联工作汇报,并进行深入座谈交流。据介绍,小镇文联整合社区里的文学、艺术协会等20个社团组织,成为小镇党委领导下的新文艺组织。调研组对聚龙小镇文联创新各项特色工作机制、整合文艺多彩协会资源和抱团发展的创新型思路表示认可,并希望聚龙小镇文联作为“非公”性质的新文艺组织,能不断探讨发展新的路径,与省、市、县文联抱团发展,加强各级文联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

  说起非遗,许多人对这些民间瑰宝的理解,常常停留于展柜里的某个物件、某种手艺。位于侨乡体育馆内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则用全新的展陈方式和技术手段,让展馆“活”起来。在这里,调研组了解到,该展馆与一般的博物馆主要采用静态展品展陈不同,更加注重通过视频成像技术、传承人现场展示、音频技术等,让观众观看甚至参与非遗制作过程,体验项目背后的精彩技术。例如永春纸织画、江加走木偶头雕刻、金苍绣、影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现场创作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调研人员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了沟通交流。

  调研中,调研组一行走进海交馆了解“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2个遗产点情况,到“一县一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南少林传说”文化传习馆听取了关于少林寺历史文化、南少林传说及寺院发展情况的介绍。

  调研组指出,关心和支持“文艺两新”,是新时代文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文联和文艺家要统筹各方力量,加强与新文艺群体的联络,发挥他们在新时代的巨大作用。要政治引领,团结引领“文艺两新”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艺心向党,创作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独具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要打出特色,各个地方要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各自的文艺名片。要精准定位,发挥好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纽带作用,服务好广大文艺家。

  活动期间,调研组还走访了泉州市人社局和市文联等相关部门,就本市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试点事宜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辉宗参加调研座谈。(记者 潘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