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荷波(1882—1927年),福建福州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纪检监察工作的奠基者。在中共五大上,他当选为我党第一个纪检监察机构——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的首任主席。1927年11月11日,王荷波被军阀张作霖残忍杀害,英勇牺牲。

“绝不能走与我相反的道路!”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许多国民党反动派相继制造白色恐怖,把屠刀挥向共产党员。严重的白色恐怖,使党内一些人陷入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1927年5月9日,为了应对严峻的白色恐怖威胁,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机构,王荷波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1927年10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在北京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但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组织,始终没有暴露北京的党组织和机关地址,使敌人的阴谋彻底破产。

牺牲前,王荷波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
革命家风世代传,王荷波的长子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岁时遭日寇杀害;两个女儿和孙辈数十年来,始终恪守先辈嘱托,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
悠悠闽江母亲河,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诞生于福州的英烈。
铭记国耻 矢志革命
1882年5月,王荷波出生于福州东廊顶,由于家境清寒,作为长兄的王荷波小时候只念了两年私塾,就开始跟随曾祖父打工养家。19岁那年,王荷波只身前往江苏江阴清军水师鱼雷营投奔他的姨夫黄吉卿,当一名保家卫国的海防水兵。
后来因黄吉卿被调岗,曾祖父去世,王荷波被迫离开水师营地,先后流落于海参崴、大连、旅顺等地。1916年夏,他来到南京,考入了津浦铁路浦镇机厂当生火工人,后升机匠。
王荷波目睹了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封建主义的横征暴敛,亲身经历了殖民者的暴戾统治。这一切,锤炼了他的刚强意志,坚定了他勇于抗争、投身革命,追求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理想信念。
1926年,王荷波受党的指派秘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当时,北伐军与北洋军阀正在福州城对峙,城内百姓危在旦夕。11月30日,王荷波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与国民党代表、海军代表在马尾潮江楼召开了福建革命史上著名的“马江会议”,正是因为王荷波的积极斡旋、慷慨陈词,成功促成马尾海军起义,使得北伐军顺利进入福州城,也让全城的百姓免受战火之苦,保下了这座历史名城。

“他不仅是我们的长兄,也是我们的启蒙老师”
王凯是王荷波的五弟。1920年底,19岁的王凯到南京寻找大哥,并进浦口大厂做工,受到了英国总管和中国工头的盘剥。他产生了宿命论的思想,觉得自己命不好,今世注定要受苦。
王荷波当时是津浦路机厂工会会长,针对五弟的思想,因势利导给他讲革命道理,启发他的觉悟;还经常给他介绍共产党是怎样的一个政党,工人要有出路必须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王凯在大哥的影响下,勇敢地参加了党发动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此后,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联络人积极参加党的地下活动。对于他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王荷波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他的缺点,王荷波也经常给予批评。
1928年,王凯被捕入狱,入狱后他牢记大哥的遗嘱,坚定信仰,同时组建狱中党组织,任支部书记。在最黑暗的时刻,他成了难友心中的一缕曙光。出狱后,他立即带着妻子走上抗日救亡战场。
光复福州的“于山举义”中,王荷波二弟王介山以清军新式陆军兵勇身份参加战斗,之后避走东南亚。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新加坡秘密建立海外支部——中国共产党南洋临时委员会,王介山参加该委员会领导的新加坡工会。1924年,王介山回国参加革命,后经周恩来、王荷波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交通、兵运策反、工人纠察队武装训练等工作。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王荷波的亲人后代都始终牢记他的嘱托,低调做人,勤勉工作,清廉自持,不给党添麻烦,不搞特殊化,不打革命烈士的旗号,沿着与王荷波相同的道路一直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