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返程的航班,德西卓嘎结束了厦门之旅。从西藏左贡到福建厦门,她在这里亲眼见到了大海,收获了跨越千里的友谊,来厦求学的梦想从此悄悄萌芽。
德西卓嘎是凤凰花助飞“跨越山海共筑希望”厦藏两地青少年成长营的一名营员。7月26日至31日,包括她在内的10名来自左贡的孩子,与厦门当地10名小朋友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夏日时光。期间,两地青少年携手成长,架起一座融洽藏汉青少年的“连心桥”,开启抒写闽藏山海情谊的新篇章。




凤凰花助飞“跨越山海共筑希望”厦藏两地青少年成长营由共青团厦门市委、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厦门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左贡县委宣传部指导,左贡县教育局、厦门市海峡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共青团集美区委、集美大学法学院、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和欣社工服务中心承办。
山海相连 两地儿童共赴鹭岛之行
在五天时间中,营员们走进厦门市科技馆、陈嘉庚纪念馆,登上鼓浪屿等地,开展游学考察、团建拓展,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了解、感受厦门的红色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与风土人情。
“最开心的是看到了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大海,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成长营最后一天,德西卓嘎邀请营员们在衣服上签名,把旅程的美好回忆带回左贡,也把难得的友情珍藏心中。“我要努力学习,以后想考厦门的大学。”德西卓嘎说,她与厦门的小伙伴们交换了礼物,也许下了重逢的约定。
每天,营员瓦色江村都把所见所闻写进日记,画在纸上。他告诉记者,陈嘉庚先生“卖大厦,建厦大”,倾资助学、救国纾困的事迹让他倍感震撼。在成长营期间,老师和当地小朋友们的关心和热情也让原本腼腆内向的瓦色江村受到感染,结营仪式现场,他主动当起了小主持人,向大家展现了自己的变化。
据悉,本次成长营旨在搭建持续性平台,增进两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两地青少年的心田绽放。左贡县教育局副局长吴礼良表示,借此次成长营让左贡县的孩子们看到知识的力量,好好学习,用努力改变命运、创造希望,成为一名对国家建设和发展有用的人。
跨越山海 爱心企业助力儿童成长
成长营期间,来自左贡的孩子们还收获了一份助学大礼包。厦门全聚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聚淘”)董事长王荷秀将礼物和1000元助学金送到孩子们手上,也表达了将继续关注厦门援藏工作的决心。
据悉,在7月中旬,由全聚淘捐赠的价值约12万元的4800个保温杯已经抵达左贡。这批保温杯是由厦门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左贡县委宣传部牵头开展“格桑花开杯暖人心”项目的第二批爱心物资,为当地小朋友送上了来自千里之外的关怀。
“格桑花开杯暖人心”项目是厦门市援藏队“格桑花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子项目之一。2020年5月,厦门市援藏队将“爱心厦门”模式引入左贡,打造以关心关注西藏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素质提升为重点的“格桑花开”品牌志愿服务项目。
“这份爱心企业的名单越来越长了!”“格桑花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负责人表示,此前已有爱心企业捐助超1000万元,实施了“无疣无虑”“大爱聚力”“豆蔻成长”“书香珠然”“青春奔跑”“全民乐读”等11个子项目,超4000人次当地青少年儿童直接受益。
厦门力量 书写援藏工作新篇章
共青团集美区委书记游中景表示,本次成长营对服务青少年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有着重大意义,希望能传递“爱心厦门”理念,传播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带动更多社会资源关注、参与西藏的教育发展。
“厦门援藏工作队从信息化硬件支援与师资力量培训两个方面帮扶左贡县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如此,在教育人才、资金、优质教育资源等各方面也予以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左贡县教育局副局长吴礼良此次也来到厦门,对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左贡教育事业发展的厦门市委市政府、援藏工作队表达谢意。
格桑花,在藏语中寓意幸福,寄托着期盼幸福吉祥的美好情感;南国鹭城里火红的凤凰花,象征厦门人的热情和善良。从“跨越山海”到“山海相连”,“凤凰花”和“格桑花”根脉相连、携手成长。厦藏两地青少年成长营开展研学夏令营活动,是厦门援藏队精准对接当地需求,着力完善对口援藏长效机制,书写援藏工作新篇章的又一次尝试。
据悉,厦门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引进“爱心厦门”模式,建设左贡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西藏最有特色和打通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最后一公里成效明显的新阵地。此外,厦门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还引进社工团队运营志愿服务,依托左贡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平台,打造以关心关注西藏青少年身心健康和素质提升为重点的“格桑花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厦门市第七批援藏工作队队长、左贡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黄新聪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上个月在西藏考察调研时的讲话让厦门市援藏干部倍感振奋。“援藏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持续用力用心用情用智做好援藏工作,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记者 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