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7月30日电 (陈扬钛 蔡跃 胡鑫 钟炜俊)八一前夕,胸前挂满荣誉勋章的95岁抗美援朝老战士张美庚,在官兵的簇拥中,缓步走进武警福建省总队三明支队宁化中队营区,现场掌声雷鸣,“00后”新兵代表凌泽云向前送上鲜花,敬上标准的军礼。

宁化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革命历史深厚,红色氛围浓厚。1950年12月,张美庚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从宁化参军,并赴朝参战。张美庚介绍,他们进入朝鲜后碰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补给。那时候后方来不及运输大量粮食,七天里他只吃了一斤炒面,河里的水怕有毒,他和战友就把地上第一层雪扒开,吃第二层雪,一把炒面一把雪就着吃……
新战士丁涛听了张爷爷的讲述,激动而感概:“下到中队快一个月了,美丽的营房、和谐的内部关系、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吃住非常好,让我在工作生活中非常开心快乐,我没有理由不安心基层服役。”

张老回忆起当时的战况,更是记忆犹新。当时,敌人6架飞机,把炸弹空投下来,他前面两个战友就牺牲了。他为了救战友,自己负了重伤,被送到野战医院住院治疗,1952年12月,伤愈出院后回国。
71年的时间,对一位年近百岁老兵来说,已经过去太久,但回忆起部队当年浴血奋战的情景,张老难掩激动:“当年带的机枪班,15名战士中,三名荣立一等功,在战斗中有12名战友牺牲,长眠于朝鲜战场,最后只剩下3名战士回国。”

新战士问道:“在战场上,每天面对飞机大炮的轰炸,张爷爷您当时不害怕吗?”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一名军人不能有半点的胆怯和害怕,要拿出你死我活、敢于亮剑的勇气来向前冲,如果你害怕了,就打不中敌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就要团结战友、刻苦训练,在打仗的时候,才能英勇善战、消灭敌人,懂得保护自己和战友。”至今身上还留有弹片的张美庚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

新战士们在老英雄真挚朴实的讲述中感受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现场交流结束后,新兵们还邀请张老到班排宿舍、营区参观。班长徐茂林在班宿舍详细介绍班宿舍的设置,现在每人都有一张木床铺、一个专用的衣柜,还配有专用的水杯、专用的学习生活用品……
张老还兴致勃勃的向大家展示了他的打背包绝活,包括单龙式、双龙式和挂角式,最后效果都是“三横压两竖”,赢得了新战士们的阵阵掌声。
在营区“军号嘹亮”主题雕像前,中队指导员蔡跃详细给老人介绍了中队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队传承司号制度、中队每名战士都有自己专属军号、每天都用军号规范一日生活制度,真正让红色基因在中队传承。

中队司号员李浩,详细介绍了自己爷爷李德厚将自己在部队担任司号员期间手抄军用号谱珍藏了半辈,并在2017年自己参军时爷爷传承给了他,激励他在部队安心服役、建功军营、争当的优秀司号员,李浩还给老兵展示了起床号、冲锋号等军号曲目。
抗美援朝老兵张老还拿起军号给大家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军号的力量,他说:“抗美援朝战场上,一切行动以号声为准,军号发挥着指挥、通信等重要作用,比如起床号、开饭号、集合号、冲锋号、后退号、防空号,此外还有专门用作部队相互联络作战的特殊号谱……”
老兵不老,精神不朽。离别之际,全体新战友向张老工整的敬了一个军礼。宁化中队指导员蔡跃说:“榜样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全体新战士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正在适应阶段,正在寻找归宿感,抗美援朝老兵的战斗历程、英勇事迹给了他们启发与信心,树立了很好的标杆。”
武警福建省总队三明支队政委王亮感慨道:“如今和平年代,虽战火已经消散,但我们作为和平年代的红军传人,永远也不能忘记那血洒疆场的年代,永远也不能磨灭我们骨子的血性,永远不能忘记老兵坚毅的品格,向老兵学习,向老兵致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