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中国共产党第一位烈士背后的英雄

  1923年2月7日,在武汉江岸车站,北洋军阀以死威胁逼迫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江岸地区罢工总负责人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其断然拒绝,这位生长于福州闽侯尚干年仅31岁的优秀工运领袖最终惨遭杀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烈士。烈士牺牲后,他的妻子陈桂贞女士独自抚育烈士遗孤,始终心向党,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曙光!

  时光荏苒,今年是林祥谦烈士壮烈牺牲128周年,我们来聆听他的夫人,英雄背后的英雄——陈桂贞女士的故事……


  “二七”烈士林祥谦的夫人陈桂贞,1897年出生于闽侯七里大义乡(今青口镇大埕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她的童年是在苦水里泡大的。陈桂贞10岁时,父亲砍柴时不慎失足,三四天后留下了家中妻小5口人就撒手人寰了。1914年,年仅15岁的陈桂贞嫁给了林祥谦,第二年她随丈夫来到汉口。

今闽侯青口镇大埕村。
今闽侯青口镇大埕村。

  陈桂贞与林祥谦风雨同舟,生死患难,相依为命,艰难地生活了8年。他们一直住在汉口刘家庙福建街贫民窟中。这8年中,陈桂贞全力支持丈夫工作,经常替到家里开会的工友望风放哨,照顾、接待革命同志。她与林祥谦志同道合,助人为乐,常常帮助有困难的工友。一位湖北籍的工友孩子病得厉害,林祥谦夫妻毫不犹豫地抱着棉被跑当铺,当了3元钱,帮助工友给小孩治病,渡过难关;一位工友没米下锅,陈桂贞与丈夫把家中仅有的粮食送到他家……林祥谦有“贤内助”的默默支持,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党的工运事业奔波操劳。

  “你们的依爸是个真正的英雄”

  1923年2月7日夜,离除夕只有八天,武汉江岸车站,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几盏昏暗的马灯在风中“哐当哐当”摇晃着。十多名铁路工人被捆绑在站台东侧的一排电线杆上,或赤裸上身,或仅着单衣。陆续赶到的家属们哭喊着冲破军警的封锁,推倒木栅栏,潮水般涌向被捕亲人。怀着身孕的陈桂贞跌跌撞撞地在人群中搜寻到丈夫的身影,看见被反手绑在电线杆上的林祥谦,他的左肩已被军警砍出一道深深的伤口,鲜红的血液汩汩流出,将白色的袖子浸湿。

  “祥谦!祥谦!”陈桂贞的泪水,从眼中夺眶而出。

  军警们过来驱赶家属了。陈桂贞还想冲进去抱住丈夫,却被军警砸了一枪托。

  林祥谦大声说:“你不要管我,快回去吧!”

  她心如刀绞,意识到丈夫可能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她用尽力气喊:“祥谦,有什么交代的?”

  “快回家,管育好孩子!”——这是林祥谦留给夫人最后的话。随后,林祥谦向敌人怒吼道“此事乃全路三万工人生死存亡大事,我分工会非得总工会命令,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混账王八蛋的军阀手里,可叹啊”。湖北督军萧耀南的参谋长张厚生恼羞成怒,指使刽子手一刀一刀向林祥谦砍去。

  当晚,站台上,林祥谦毫无畏惧,壮烈牺牲。陈桂贞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屠刀砍向丈夫,6岁的女儿林汉玉再也见不到依爸了,而腹中3个多月的胎儿更是永远也等不到与依爸见面的时刻……

  “二七”惨案发生后,陈桂贞的丈夫林祥谦、小叔子林元成、公公林其庄先后牺牲。不久,军阀帮凶以“土匪头”莫须有的罪名封了陈桂贞的住房。幸亏在中共地方党组织帮助下,母女俩被秘密转移到湖北孝感,靠山间搭的两间草寮栖身。在那里,陈桂贞生下了遗腹子林冠康。

  不满28岁的陈桂贞牢记丈夫就义前的嘱托,决心抚育儿女长大成人,继承丈夫的革命事业。虽有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暗中接济,但她还是日夜不停地劳作,努力靠自己的劳动养活一家三口,尽量不给党组织添麻烦。不仅如此,她还为党组织做了很多工作。“二七”惨案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转入地下,积蓄力量,壮大实力,准备迎接下一轮的革命高潮。陈桂贞身为一门三忠烈的家属,对敌人有着刻骨的仇恨,对革命工作有着舍我其谁的热情,是值得信赖的同志,加上她的两间草寮因为地处偏僻,不引人注意,便成为党组织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和党组织秘密文件的保管地,陈桂贞本人也不时地承担应急工作,拖儿带女地为地下党传递情报,或者掩护地下党开展革命工作。

  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陈桂贞含辛茹苦地在孝感生活,一手撑起了儿女的天。有时孩子在外面被不懂事的玩伴嘲笑是没爹的娃时,会哭着回来问妈妈依爸在哪儿。这时,陈桂贞就会拿出珍藏的丈夫相片给孩子看:“谁说你们没有爸爸?你们的依爸可是一个真正的英雄,还有叔叔、依公,正在天上,保佑我们穷人过上有饱饭吃、有屋子住的生活呢。你们要快快长大,做依爸、叔叔和依公那样的人。”年幼的冠康懵懂地点点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在白色恐怖笼罩下,陈桂贞的处境愈加艰难。1928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派专人以福建同乡会名义,帮助陈桂贞携带两个孩子,躲过敌人的眼睛,护送三口棺椁从水路运回家乡尚干。过了两个多月,船终于驶进熟悉的乌龙江面,时隔十几年,陈桂贞回到了故乡。

  在宗亲的帮助下,三口棺椁被埋葬在家乡的枕峰山下。护送的同志要回江岸时,再三叮咛陈桂贞:“要保重身体,教育子女,等到打倒反动派,党就会来找你!”从此,陈桂贞在尚干亭上村,住在低矮、狭窄、陈旧,面积30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破屋里,用柔弱的身躯挑起生活的重担。

  可是这种支撑在第二年差点崩塌,命运再次给了陈桂贞狠狠一击。1929年的一天,年仅12岁的女儿汉玉生病了。眼看着女儿的生命一点点逝去,桂贞泪如雨下。汉玉感觉到妈妈滴在自己脸上的泪珠,微微睁开眼,气若游丝地嘱咐:“阿妈,不要难过,我只是要去见依爸了……我和依爸……会在天上……保佑你和弟弟的。”说完,慢慢停止了呼吸。此后,陈桂贞的生活一度陷入至暗时刻。

  入党,是她三十年的心愿

  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黑暗笼罩着中华大地。

  蔽日遮天中,陈桂贞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丈夫的身影,她的心中燃起斗争的烈火。“要追随共产党,打跑日本侵略者!”于是,她将儿子托付给娘家人,只身前往汉口寻找党组织,为丈夫心中固守的真理和那个向往的光明世界继续奋斗。

  陈桂贞启程了,奔波两个多月,她终于回到了当初与丈夫并肩作战的武汉。

  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一早,陈桂贞在汉口一个小街巷里找到认识的党组织成员。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半裹脚的瘦弱妇女义无反顾,独自循着丈夫的足迹,跨越万水千山,千里迢迢到汉口,只为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完成丈夫未竟的事业,这一路上要经历多少波折坎坷与未知的危险!这名党组织成员感动得哽咽许久,但郑重考虑后,他还是决定狠下心来劝陈桂贞回乡:“嫂子,我敬佩您的勇气,也能体会您的赤诚之心。但目前的形势更为复杂,您还是先回乡,把烈士的儿子抚养长大,这是您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啊!您千万要保重身体,等待革命胜利的那天,我们一定会去找您的!”“儿子我已托付于人,让我入党吧,就算是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或者传传情报啥的,我也能为革命尽点力啊。”陈桂贞哀求。一旁的王梅仙见状,也苦心相劝:“桂贞,康儿已经失去爹爹和姐姐,不能再没有娘了。听我们的,还是回去吧!”陈桂贞听完默然不语,想要坚持,却不知该说什么。

  入党未果,陈桂贞没有埋怨组织,她知道党组织是为她着想,只好抱憾返回,但心中对光明的坚守与期盼与日俱增。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1949年10月1日,胜利的曙光终于照亮千疮百孔的中华大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党组织没有忘记林祥谦和他的革命斗争伴侣陈桂贞夫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就在《人民日报》上不断刊登寻找林祥谦烈士家属的启事。陈桂贞知晓后,热泪夺眶而出,心中充满无限感激。福州闽侯尚干七里一时轰动,人们才知道家乡出了一位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

  中共中央对林祥谦烈士遗孀陈桂贞给予了很高荣誉。1955年、1956年、1959年,陈桂贞三次出席全国烈士军属和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总理、董必武副主席、罗荣桓元帅、陈赓大将的亲切接见,并同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刘少奇、邓小平等合影留念;1959年和1964年,陈桂贞分别当选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福建省妇联执行委员、省政协委员、闽侯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祥谦公社名誉社长等职。1960年7月,陈桂贞终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孙子林耀武回忆道:“奶奶是在祥谦公社社长林喜来的见证下,实现了日思夜想的入党心愿。在入党的当天晚上,奶奶召集全家人,站在我爷爷相片前,告慰我爷爷她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她会带领全家人继续为做好铁路各项工作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全部力量。之后,我经常看到奶奶在油灯下翻看那本心爱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鞠躬尽瘁,弘扬“二七”英烈精神

  陈桂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林祥谦烈士为之付出生命的事业。她要弘扬“二七”英烈精神,让更多的人铭记烈士的英勇壮举,无畏前行;她要继承并弘扬林祥谦精神,砥砺为建设好祖国贡献全部力量。

五九年清明节祥谦公社祭扫烈士墓。
五九年清明节祥谦公社祭扫烈士墓。

  1951年7月16日,陈桂贞到江岸参加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刽子手、京汉铁路局原局长赵继贤的审判大会,宣读控诉书,并见证这个杀害林祥谦、施洋等烈士的刽子手在烈士牺牲地被就地正法枪决。此后,陈桂贞一次又一次走进铁路各路段、场站、校园,走进各种会场做了100多场演讲。演讲中,她一遍又一遍控诉敌人的残暴狠毒,歌颂烈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每一次演讲,都是对那血雨腥风岁月的回眸,都是将内心的伤口重新撕裂,但陈桂贞依然大声勇敢地讲。

  陈桂贞一生廉洁自律,乐于助人。不仅对身边的人体恤关怀,也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林祥谦的孙子林耀强说:“只要看见身边的人有任何生活上的困难,奶奶都积极伸出援手,捐钱捐物。她过苦日子时都尽力帮助他人,生活好了更是胸怀悲悯之心,时常接济乡邻。奶奶去世时,家中几无存款。”她生前经常向子孙讲林祥谦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维护真理、献身革命的壮举,立下了“有信仰、扬正气;有纪律、克随性;有爱心、乐助人”的家训,教育后代,要热爱国家与人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与劳动。

  1972年3月7日,在儿子冠康的追悼会上,陈桂贞突发心脏病离世,享年76岁。如今,林祥谦烈士的后人决心将家训一代代传下去,教育子女。烈士后辈谨记家训,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