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正文

闽山闽水的建行“碳”索

  绿色金融符合“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发展需求。“作为国有大行在闽的分支机构,建行福建省分行不但要做好‘生态福建’的建设者、美好环境的守护者’,更要发挥金融引导作用,开展新金融实践,‘碳’索绿色金融服务新路,当好绿色金融的创新者、绿色生活的倡导者,服务福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建行福建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为建行福建省分行向实体经济投入绿色贷款超过200亿元;截至2021年5月,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220亿元,同比增长50.39%;累计承销绿色债券超200亿元。

  金融活水,润泽产业“碳减排”

  绿色低碳是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作为华能福建清洁能源转型的首个风电场,位于革命老区龙岩连城的天子璧风电场,总装机容量43.6兆瓦,目前年上网电量8490.2万千万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1万吨。而这背后,也包含一份“建行蓝”力量的支持。

  在信贷支持的同时,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还重视利用债券、理财等融资渠道,帮助绿色能源企业节约财务成本。今年3月,该行积极联动建行子公司,引进低成本资金,投资华电福新碳中和债2亿元;5月又承销了华电福新的6亿元绿色债券,这是全国银行间市场首支可持续挂钩、乡村振兴、碳中和三重标签、四重创新叠加的绿色债券。

  窥一斑而知全貌。从仙游国电风力发电到福建平潭大唐海上风电,从福清核电到漳浦中电光伏发电,从漳州中雁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到宁德蕉城闽电新能源,建行福建省分行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业务体系和运管机制,加大水电、风电、核电、光电等清洁能源领域的金融支持,为福建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注入更多的金融活水。

  善建基因,点亮城市“低碳行”

  走进国投闽光(三明)城市资源有限公司废钢破碎车间,机器轰鸣,钢花飞溅,经切割、破碎、打包等处理,昔日令人头疼的废钢“重获新生”,变为钢铁生产原料。

  “一期项目可处理废钢100万吨、报废汽车1万辆,实现了废物可循环、资源化。这背后,离不开包括建行在内的金融支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项目建设初期,建行福建省分行就主动对接项目需求,为其发放绿色贷款超过1亿元。

  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海峡文化艺术中心,留下的是建行“压箱底”造价咨询服务的足迹。针对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需求,建行福建省分行提供了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为项目编审造价超27亿元,审核项目进度款34亿元,助力福州这朵“茉莉花”美丽绽放。

  穿梭在榕城南北东西的福州地铁、如火如荼的福厦高铁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的宁德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则见证了建行福建省分行对绿色交通的支持。近五年,建行福建省分行累计为铁路交通、城市轨道建设、新能源汽车等清洁交通领域提供融资近70亿元,助力福建出行交通织就绿色网络。

  建行福建省分行从顶层设计、机制优化等入手,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专业化识别体系、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支行、开展绿色金融创新等,把“绿色+”融入日常经营,全方位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助力打造智慧低碳城市。

  “绿”动生态,助力实现“碳中和”

  加快绿色转型,服务生态福建。建行福建省分行依托综合化服务优势,结合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场景,推进包括“海绵城市贷款”“林业碳汇质押贷”“闽林贷”等绿色产品创新,拓宽“两山”转化融资渠道,以金融之墨写好“生态+”文章。

  福建金森林业有限公司的6万亩国家储备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行首批提供了超7700万元的绿色融资支持;海绵城市贷款、BOT贷款等产品,助力漳州台商投资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泉州南安市海峡科技生态城防洪排涝工程;建行的“闽林贷”“小微快贷”等普惠融资,先后支持建宁县根源林业有限公司、福建金党城生态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

  建行还大力支持福建省近年来持续推进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制改革,根据企业最新环境信用评价,对企业进行差异化授信,为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诚信企业“开绿灯”,对不良企业“亮红灯”。

  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就享受到了“绿色机制”的红利。在获悉该企业环境信用应约评价结果为“环保良好企业”,建行福建省分行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近5年累计提供超20亿元的绿色融资,并依托网络供应链融资,助力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

  资料显示,2019年以来,建行福建省分行已累计完成165家企业的环境信用评价,从评价基期到今年4月末,累计为21户环保诚信和良好企业增加信贷支持26.76亿元。(本文为推广,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