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6月13日电(记者 吴晟炜)日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福建省二医院)普外科成功完成一例肝转移瘤微波消融+直肠癌根治+淋巴结清扫术。
现年62岁的黄大爷饱受排便问题困扰,每天排稀便10余次,已超过半月。由于不堪疾病困扰,黄大爷到了福建省二医院求医。经内镜室肠镜及病理诊断,确诊为“直肠恶性肿瘤”,随后普外科王君主任会诊收治入院。
在黄大爷及其家属焦急地等待术前检查结果时,噩耗再次传来,术前检查发现了两大问题:直肠的肿瘤局部外侵犯,周围多发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转移;肝脏S5及S6段两处约2×2cm的结节,考虑转移瘤。这无疑对黄大爷及其家属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但凡有一丝希望,哪怕患者家属都放弃了,我们都要继续努力。”王君主任迅速组织了由普外科胃肠肿瘤微创组,脾胃科肿瘤组,消化内镜组,超声科,介入科,影像科等组成的多学科会诊。针对该患者的特殊病情,建议黄大爷先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期再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外科治疗。但黄大爷及其家属手术意愿强烈,要求先行手术治疗,且希望能同时处理直肠及肝脏两处病灶。
根据黄大爷及其家属的诉求,王君主任再次组织了多学科会诊,在遵守肿瘤根治性治疗原则前提下,为患者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彩超联合腹腔镜引导下肝转移瘤微波消融+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侧方淋巴结清扫。
王君主任告诉记者,该手术方案的个性化和难度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患者术前影像学已提示直肠系膜区淋巴结肿大,考虑淋巴结转移,根据欧美等西方国际指南,患者术后还需追加行盆腔放疗,否则复发概率较高;但根据目前日本等国的最新国际研究,像黄某这类患者术中可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经长期随访,对患者的获益甚至更优于放疗,同减轻了放疗给患者带来的身体和经济的负担;但侧方淋巴结清扫相较于常规淋巴结清扫,难度更大,手术更加复杂,对主刀医师的技术要求更为苛刻。其二,患者术前已出现肝转移瘤,在既往治疗中,多选择肝脏转移瘤的切除,但该术式往往创伤较大;但该患者肝脏有两处转移瘤,且大小都约2cm左右。
为此,王君主任选择了微波消融来处理肝脏的两处病灶,减少创伤。
然而,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该患者的肝转移瘤,一处位于肝脏深部,一处位于肝脏表面,若选择超声引导下操作,则位于肝脏表面的转移瘤在行微波消融时,其产生的大量热量极有可能损伤周围肠管;若选择腹腔镜直视下操作,则位于肝脏深部的转移瘤定位不清,存在转移瘤残留的风险。
针对该黄大爷的特殊病情,王君主任与超声科充分沟通后,决定先行超声引导下肝脏深部转移瘤微波消融,再行腹腔镜直视下肝脏表面转移瘤微波消融。超声引导与腹腔镜直视的相结合,既保证了肝脏两处转移瘤的完整消融,又大大降低了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经过术中前详细的讨论及充分的准备,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在快速康复外科的指导下,在省二医院中西医结合医护团队的悉心治疗下,黄大爷恢复良好,术后配合予辅助化疗,目前,仍在继续治疗中。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二医院设有胃肠肿瘤微创分中心,术前由内镜组和微创外科组联合查房,并通过MDT多学科讨论,共同制定手术方案,独立或者联合完成手术,使胃肠肿瘤疾病的诊治更加精准、高效、规范。在遵守肿瘤根治性治疗原则的前提下,该院近十年开展微创胃肠癌根治术逾千例。目前胃肠道肿瘤手术已100%微创化。(完)